bunbun 發表於 2014-1-20 08:25:39

「跑步」被列為「2013年度生活方式」

華西都市報 2014-01-20

跑不了5公里,你好意思見人?        

信息來源於四川新聞網 / Cited from http://www.newssc.org/

製圖楊仕成

    《三聯生活周刊》的2013年終總結里,將“跑步”列為“年度生活方式”,跑步甚至演變為了一種社交方式。“在萬科,你跑不了5公里,都不好意思見人。”在王石、萬科總裁郁亮的帶領下,跑步

  在許多國內大企

  業,也成為一

  種風尚。

  3 月 15日至16日,成都龍泉湖北岸將舉行一個“全城熱練?商學院公益跑步巡迴賽成都龍泉湖站”,這是全國EMBA商學院的企業家們,首次以跑步的方式聚集成都。活動由四川戈友會、成都電子科大經管學院策劃,主辦方還設想,

  如此多的企業家

  定會給成都龍

  泉帶來商

  機。

  跑步如何會“暗藏”商機?全國為何那麼多城市要辦馬拉松?華西都市報記者採訪了馬拉松市場化第一人??廈門馬拉松品牌管理者張思傑,看廈馬如何為廈門市帶來2.26億收入,又採訪了黔東南超百公里挑戰賽組委會,聽他們講述如何用馬拉松將“千戶苗寨”、“苗疆聖地雷山”和“歷史文

  化名城鎮遠”推向

  世界。樣板

1

廈門馬拉松

三天進賬2.26億廈馬“這塊肉還不夠肥美”

  有著“中國最美賽道”的廈門馬拉松,是中國馬拉松的金牌賽事,也是馬拉松行業的一根標杆。“馬拉松市場化”這個概念,最早就是通過廈門馬拉松的經營團隊執行並實現的。

  廈門市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,2013年夏馬賽事期間(1月3日至6日),給廈門帶來2.26億的營收。這塊“金字招牌”,讓夏馬的品牌團隊,每年要接待20多個前來取經和學習的城市代表團。華西都市報記者專訪了廈門馬拉松品牌負責人、廈馬市場開發部部長張思傑,這位中國馬拉松圈子里的“帶頭大哥”第一次算了一筆關於品牌、關於馬拉松經濟的賬。

營收超2個億,成本沒法核算

  如果要跑友們票選,中國最成功的馬拉松是哪一個,答案也許會五花八門。但如果票選,經營和市場化這一塊最成功的賽事,毫無疑問,是廈馬。已經舉辦了12屆的夏馬,歷史算不上最悠久,賽道也不如北馬的紅牆黃瓦有底氣,但從運營上來說,12年前,廈馬就開了一個好頭。“我們是最早以專業團隊來運營和執行的,也是最早開始走市場化的。”當然,創業之初自然免不了,拉贊助的化緣期,到如今,廈馬的經營,就是中國城市馬拉松的一塊最佳樣板、行業標杆。

  “這兩年,想要做馬拉松的公司、團隊也越來越多,前些年,這個項目很冷,大家都覺得沒什麼意思,現在好像大家發現,這一塊可以做一做,也就很火了。”馬拉松的熱,就像熱輻射的波源一般,由點及面,遍佈中國,這塊大肥肉許多人都盯得緊緊的,但張思傑說,這塊肉的味道其實並不肥美。“國內的馬拉松來說,根本不能徹底地算一筆賬,比如,最大的成本就是封路和醫療,你說一個城市,一天的交通中斷那麼久,這個成本怎麼估算,還有那麼多警力出來維護,以及醫療和志願者團隊,這些都是政府公益投入的,沒有辦法估算成本的。”

  本著不賺錢、做品牌的理念,廈門馬拉松第十一屆(2013年)創造了驚人的價值,廈門統計部門給出的官方數據顯示,2013年廈馬期間,給整個城市帶來的收入達到了2.26億人民幣。

考核品牌價值,要看誰在消費

  從收益來說,在國內享有較好口碑的北京馬拉松也很成功,2013年北馬單日營收接近3000萬元,是全國馬拉松賽事之最。而放眼國內的其他體育賽事,單日收入3000萬,也是第一名的。在2013年某媒體評選的“中國十大最具品牌價值體育賽事”,北馬以估值2.5億的品牌價值上榜,媲美中超、中職籃和中網等傳統重頭戲,成為唯一上榜的馬拉松賽事。

  對於品牌價值,張思傑的解讀是,“一個是市場價值,這是最直接的,每個賽事自己都會做一個品牌價值的評估,比如你去找冠名、贊助,需要開多少價,不能漫天要價、自賣自誇,需要有專業的公司給你一個評估。”此外,張思傑說,想要來贊助、合作的企業,一般也會事先做市場調研。保守估計,商業價值這一塊,廈門馬拉松的品牌價值達到了六七千萬。

  “另一個方面是公益價值,就是說你為這個城市的經濟帶來多少拉動。比如,3萬人的比賽,全部都是本地人參賽和1萬是外地人參加是兩個概念。外地跑者過來,會住宿、會吃飯,甚至還會帶著家人朋友旅遊,這就帶動了整個城市的經濟。”2013年廈馬,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,外來遊客給廈門的企業帶來的經營收入為1.89億元。

  “你還要看,外地的跑者有多少是外國跑者,有多少是明星、或者有影響力的大V等,他們傳送一張城市的圖片、或者發一段文字,影響的人群又是不一樣。”馬拉松賽事之所以能起到城市形象推廣、帶動旅遊經濟等作用,全靠外地參賽人群和有影響力的明星義務宣傳了。

  華西都市報記者陳甘露肖夢萍樣板

2

黔東南超百挑戰賽

營銷旅遊

上萬“妹妹”來表演

  2013年夏天,一位網名“煦神”的鐵三愛好者點開了視屏網站上一個關於“黔東南超百公里挑戰賽”的宣傳片,原生態的山地森林、古樸的侗族民居、俊秀的風光浮現在視頻里,這一下讓他動了心。

  “花了800元報名,就一直開始積極備戰了。”煦神告訴本報記者,他每年在國內外參賽差不多10個,黔東南是他心目中口碑很好的一個,“有一個細節,我們同行的一個女孩兒,腳趾打了水泡,組委會馬上就把她送上救護車,一個醫院的院長親自幫她處理,照顧得很細緻。在其他任何賽事,志願者不可能做到一對一。”

  煦神的另一個參賽體驗是,觀戰的當地群衆非常熱情,“有些居民穿著少數民族服裝,還有許多當地的小學生,來到賽道旁給我們加油,特別有感覺。跑到有一段,沿途的小學生都伸出手給每一個選手擊掌加油,感覺他們手都拍麻了。到終點後,還有好多小學生把你圍到,找你簽名,有一種當大牌的感覺。”

  為了讓參賽選手感受這種“大牌”氛圍,感受苗家人淳樸的好客,黔東南州體育局競技科副科長潘璿告訴記者,在各個起跑和終點,組委會特意安排了民族文化的展演,“凱里市組織了1000人的民族文化展演隊伍;雷山縣組織了沿途賽道拉拉隊和苗族村寨風情表演;鎮遠縣組織了13支文藝表演隊。”再加上3萬多名觀衆觀賞和助威,自然會讓303名參賽者個個都有大牌的感覺。

  旅遊,是黔東南超百挑戰賽最有特色的亮點,三天比賽,兩個全程馬拉松(42.195公里)、一個半程馬拉松(21.0975公里),途經凱里、雷山和鎮遠,其中,經歷了黔東南最大的三個旅遊景點??西江千戶苗寨、歷史名城鎮遠、中國苗疆聖地雷山。每天比賽結束後,選手們能在別具少數民族特色的苗寨、古鎮里休息和放鬆,也成為吸引選手們參賽的一大要素。

  關於旅遊和服務,你能想到的任何細節,都能在黔東南100公里國際挑戰賽的官網里找到,旅遊,成為這項賽事最有力的後盾,也是這項賽事最渴望拉動的點。“具體拉動了多少GDP,這樣的數據我們沒有,但拉動了旅遊,這是肯定的,每一屆比賽我們都能聽到參賽的選手說,是慕名而來,而且比賽完了後會多待幾天,專門旅遊的。”潘璿說。華西都市報記者陳甘露實習生鄭建樣板

3

東京馬拉松來東京飆的不是車是人

  東京漂移,讓這座城市以速度聞名,但除了飆車,這裡還飆人。東京馬拉松賽號稱“四大滿貫”,是世界頂級賽事之一。此前,被跑友們熟知的一個點就是“報名靠搖號”。作為世界頂級比賽,每年守在電腦前等待報名的人數達到幾十萬,提交報名信息後,東京馬拉松賽事組委會會隨機抽籤,只有3.5萬人能幸運“中獎”。

  3.5萬人比賽,有多少人為他們服務?152萬!2011年東京馬拉松有超過152萬的觀衆和志願者,“路邊的觀衆全程都面帶微笑,凡運動員經過都報以雷鳴般的掌聲,讓每一個運動員都感受到了英雄般的超級待遇。”一位參加過東京馬拉松的跑友回憶道,“存衣包不僅防水,還防摔,保暖手套品質很好,最讓人感動的是連香蕉都是切成段,方便參賽者食用,賽後運動員還可以享受免費足浴!”

  超過155萬的人參與東京馬拉松,將會帶來多大的經濟效益?這筆賬,不用算都覺得很恐怖。華西都市報記者陳甘露實習生鄭建
頁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「跑步」被列為「2013年度生活方式」

香港長跑網